盛满荣誉的搪瓷盆 ◎高雁 文良诚
2014-09-23 20:03:28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2年7月份,局开展了大规模征集企业文化物品活动,一批如路服、铁路免票、电影放映机、老照片等承载着企业发展历程的文化物品被陆续发掘和整理。一公司锡乌铁路项目部员工高雁想起了家中的一件压箱底的“宝贝”——一个已存放了五十多年的普通搪瓷盆。说它普通,整个搪瓷盆材质寻常,款式一般,是那个年代家家必备的生活用品。但它却意义非凡,因为它印刻着岁月的痕迹,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寄托着四局人的情感。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搪瓷盆保存完好,就像老一代筑路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那样历久弥新,但物是人非,搪瓷盆的主人——高雁的父亲高国宪已经离世多年。仅凭父亲曾经零星的讲述,当年铁路大会战的火热场景还时常闪现在高雁的记忆里。
1954年,原籍黑龙江省勃利县的高国宪从东北第四野战军光荣退伍,二十六七岁的他来到了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三工程局机械筑路队(四局前身)。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筑路人,让高国宪很是自豪。在部队养成的不怕苦、不怕累的好习惯,也让他很快融入到了这个半军事化管理的集体中,成为了一名坚强的筑路人。
那个年代的铁路施工现场除了搅拌机之外,铁锹、镐头、扁担、箩筐、石夯是工人们最常用的工具,路基、桥涵等施工所需的水泥、砂石和砼成品都是靠工人们肩挑人担进行运输的。施工苦,生活更苦,用牛毛毡搭建的简易工棚就是工人们休息的宿舍。凭借这样原始而简陋的施工工具,在风沙蔽日、人迹罕见的恶劣施工环境中,高国宪和四局的前辈们在那个崇尚荣誉、讲究奉献的伟大年代,在祖国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克服了重重艰难困苦,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用豪情和汗水奏响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铁路大建设的序曲。他们为路基向远方伸展而欢呼,为桥梁凌空飞度而喜悦,为工程胜利竣工而干杯……
1957年,高国宪随单位转战到了山西省霍县,参与了南同蒲铁路大会战。会战中,他和其他工友一起二十四小时轮班倒,累了就在工地的帐篷里休息,饿了就是几个杂粮馒头就着咸菜。1958年,南同蒲铁路工程圆满收官。这些筑路人风尘仆仆地赶回了内蒙古包头胜利路机械筑路队机关,享受着短暂的休闲时间。
此时,正在自家修缮房屋的高国宪接到一个通知:下午到机关会议室参加“南同蒲铁路”会战表彰大会,你被评为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好好准备下领奖。激动的高国宪马上跑到了理发店,把自己拾掇了一下,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裳。
下午,高国宪上台领取了奖状和一个搪瓷脸盆。在那个各类生活用品极度匮乏的年代,这样好看的搪瓷脸盆是个稀罕物,可老高硬是没舍得用,而是把这件珍贵的奖品珍藏进家里的箱子,这一放就是沧海桑田的五十多年…… (高雁 文良诚)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首个公司标志的诞生 ◎曲桂芬
